滨海古园试点“社工+志愿者”陪同祭扫服务
清明时节,雨润万物,暖忆绵长。为响应2025年世界社会工作日“加强代际团结,实现持久福祉”主题号召,推动传统祭扫服务保障专业化、人性化转型,清明祭扫高峰期间,滨海古园试点推出“社工+志愿者”陪同祭扫服务,结合殡葬社工的专业技能与志愿者的协作力量,为年迈长者和特殊群体解决祭扫难题,用专业与温情为生命仪式注入了尊严和温度。
专业社工助力,服务不止于“扫墓”不同于常规助老服务,此次陪同祭扫服务以社会工作“全人服务”理念为引领,殡葬社工作为参与者、支持者,将关爱与尊重渗透祭扫全程:一方面,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、残障人士等群体,提供轮椅助行、搀扶引导、物品代取、祭扫流程协助等基础协助,让追思时光更加安心、暖心、放心;另一方面,通过鼓励年轻家属记录长辈口述的生命故事,引导情绪表达、协调代际沟通等方式,将单向祭扫转化为代际间立体化的情感传承。试点启动以来,已成功为6户家庭、共计18人次提供服务。
同时,结合滨海古园长期推行特色礼遇服务,社工引导家属通过“云祭扫”平台线上寄托哀思,通过“生命拾光博物馆”体验百姓生命文化故事,将思念写入“心灵卡片”投入“时空邮箱”,推动绿色文明殡葬理念落地。“社工进墓园”,温情服务不止步推出陪同祭扫服务,标志着“社工进墓园”工作的新进程。长期以来,滨海古园紧随现代殡葬改革和人民城市建设的步伐,致力于将社会工作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和服务中,通过发展专业社工人才、开展社工培训、探索建立社工服务站等,不断拓展社工服务的场景与深度。无论是为逝者家属提供心理疏导、哀伤辅导,还是推动生命文化进社区、进校园,从单一的心理支持延伸至全流程的仪式协助,进一步体现了殡葬服务的专业化与人性化。
暮春的雨丝仍在青石板上轻吟,滨海古园里跃动的“社工蓝”“志愿蓝”已为清明时节注入新的温度。当社会工作专业力量遇见传统祭扫文化,催生出“生命关怀+文化传承”的服务新模式,将上海这座人文之城对生命最本真的敬意化作可触可感的温度传递。